自閉癥兒童認(rèn)知訓(xùn)練詳單,自己也可以在家教孩子
? 發(fā)布時間:2019-12-13 09:09 瀏覽次數(shù):5500
一、使用“我”、“我的”代替自己的名字
方法:
1.對孩子提出下列問題:“誰的玩具(小床、衣服)?”、“誰想要甜餅干?”
2.說自己的衣服,用“我的衣服”來表達。用手指著說:“這雙鞋是我的”、“這頂帽子是我的”。
3.一邊說:“把那件東西給我”,一邊互相傳遞物品。
4.孩子說話時,要仔細(xì)聽他說的內(nèi)容。當(dāng)他使用了“我”、“我的”時,要表揚他。
5.給孩子做示范時,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請強調(diào)說“我”和“我的”。
二、用話語要求“再來一個”、“再添一碗”
方法:
1.大人進餐時,如果想再添一碗飯(菜),要用話語清楚地表達出來,給孩子做示范。
2.在孩子要添飯的時候,要問他:“你要添飯嗎?”等他說要添飯時,你再給他添飯。
3.給孩子吃點心的時候,你也要問他:“還要一塊嗎?”他說:“還要一塊”時,你要再給他一塊。
4.孩子要他喜歡的物品時,最初你少給他一些,如果他還想要時,要等他用話語提出要求后,你再給他。
三、安靜地聽5分鐘的故事
方法:
1.給孩子講簡單而有趣的故事。向孩子說明畫中的意思,讓孩子說出有什么樣的畫。
2.為了解孩子是否真的注意聽你講故事,可提些與故事有關(guān)的簡單問題。
3.在你開始給孩子講故事之前,你可以預(yù)先讓他知道,你講完故事之后要問他什么問題。
4.在每天同一個時刻給孩子講故事,把這個時間作為你和孩子的最快樂、最輕松的時間。還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故事。
5.在孩子注意力渙散的情況下,用定時器,定1–2分鐘的時間。如果孩子能在鈴聲響之前專心地聽故事,你要表揚他,給他獎品。當(dāng)他能夠在一二分鐘之內(nèi)集中精神聽故事之后,可以稍稍延長一些時間。
四、按口頭指示,完成兩個不相關(guān)的動作
方法:
1.對孩子所熟悉的某些事物做簡單的指示。如:“把那本書拿給我,然后把玩具盒蓋好”,或是“把球撿起來,然后再把門關(guān)好。”如果孩子能服從這些指示,你要表揚他,給他以獎勵。如果孩子不能服從指示,你要幫助他去做,并給以表揚。
2.最初,從一個指示開始,孩子如能服從,再給他另一個指示。
3.告訴孩子,要仔細(xì)聽你說的話,并照你說的去做。掌握游戲的要點,使這個活動有趣。
4.在孩子做這個活動之前,先讓他復(fù)述一下如何做。
五、問叫什么名字,要說出姓和名
方法:
1.按下面的順序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全名叫什么?是叫李小明,還是叫王小明?”引導(dǎo)孩子說出他的姓名。
2.家人輪流說自己的姓和名,如:“我叫李愛國,你叫什么名字?”、“我叫王美麗,你叫什么名字?”
3.與孩子說話時,要經(jīng)常叫他的全名(姓和名字)。
六、即使不被提醒,也能正確地說問候語
方法:
1.為孩子做示范,家人之間用清楚的語言互致問候。
2.如果孩子不能用這些問候語做出清楚的回答,請再清楚地說一次,鼓勵他用問候語回答。
3.在要求用問候語的場合,如果孩子沒能說這些問候語,你可以提醒他“問個好啊!”、“說再見哪!”、“說謝謝呀!”
4.逐漸減少對孩子的提醒,讓他自己主動地說。
5.如果孩子能想到正確地運用問候語了,你要立即用問候語回答他,并給予表揚。
七、回答“怎么辦?”的提問
方法:
1.問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如:“肚子餓了怎么辦?”、“天下雨了怎么辦?”如果孩子不會回答,你用動作表示,讓他用話語表達。
2.給孩子讀圖畫較多的故事書,讀時可以不時地停下來問他:“如果......該怎么辦呢?”指著那些畫面給孩子一些提示。逐漸減少提示,讓他自己回答。
八、說“然后怎么樣?”、“后來呢?”
方法:
1.孩子讓你做某件事或讓你講簡單的故事時,在說話的中途你問他:“然后怎么樣?”或“后來呢?”催促他繼續(xù)說下去。
2.你讓孩子做事情或講故事時,在談話中途停下片刻問孩子:“你想想然后做什么?”或“后來呢?”
3.當(dāng)孩子無論如何也不好好聽你講話或講故事時,你在中間停頓一下,問孩子:“然后怎么樣?”或“后來呢?”,直至他催促你繼續(xù)說下去。
4.如果孩子不催你,你要促使他催促你,你可以先說:“后來呀”然后繼續(xù)說下去。
5.等孩子漸漸地能夠進行催促了,當(dāng)他在你談話中間能夠很好地進行催促時,你就立刻接著講下去。
九、使用表達過去,未來的用語
方法:
1.與孩子說話時,使用一些表達過去和未來的用語,并做示范。
2.與孩子談到昨天曾做過什么事情時,要明確地說出:“是啊,昨天做過××了”。
3.對孩子談到明天要做的什么事情,要明確地說明:“明天我們將要去××”。
4.如果孩子能使用表達過去、未來的用語了,你要幫助他增添一些正確使用的內(nèi)容。
5.向孩子提問:“昨天做什么來著?”、“明天要做什么?”鼓勵他用這類話做出問答。
6.如果孩子能主動正確地使用有關(guān)過去、未來的用語了,你要獎勵他。
十、提問并回答正在做什么
方法:
1.當(dāng)孩子正在努力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你問他:“你正在做什么呢?”然后等孩子做完這件事之后,再問他:“剛剛你做什么來著?”
2.孩子觀看你或家中其他人做什么事情,等做完后,你問孩子:“剛才他們做什么來著?”如能正確回答,就表揚他。如回答錯了,請幫助他。比如,爸爸剛才在看書,即可問孩子:“爸爸剛才拿書干什么了?”
3.當(dāng)孩子剛剛看完電視節(jié)目時,讓他告訴你,剛剛電視演了些什么?
十一、用連詞“然后”、“其次”等把兩個短連起來說
方法:
1.仔細(xì)聽孩子說話,如果聽到孩子使用連詞(然后、其次、后來),要讓他反復(fù)地說有連詞的句子。例如:“我去商店,然后買糖果”。
2.用連詞把兩個短語連起來,對孩子說一些他能理解的事。
3.在公園里或朋友們家中,讓孩子說與兩件事有關(guān)的話。
十二、用話語表達時間(如:其后、立即、今天、這回)
方法:
1.你與孩子交談時,使用一些表達時間的詞,并為他做示范。
2.讓孩子做什么事時,如果希望他接下來還做什么,就說“隨后啊”、“這回啊”,并且鼓勵他也這樣說。
3.當(dāng)孩子希望得到什么東西時,要問他是馬上要,還是以后要,以促使他學(xué)說這方面的用語。
4.請孩子拿什么東西時,要說“馬上”或“現(xiàn)在”等詞,也讓孩子用這些詞。
5.鼓勵孩子正確運用這些詞,即使運用得不太準(zhǔn)確,也要鼓勵他運用。
十三、按順序敘述兩件事
方法:
1.你在孩子身旁做兩個動作,讓他仔細(xì)看,如先拍拍自己的頭,再拍拍手。然后讓孩子敘述你做的這兩個動作。
必要時你可以幫助他說:“我先做××,然后我再做××”。
2.讓孩子做兩件事,做完之后,讓他告訴你,他剛剛做了什么。
3.如果孩子已能向你說清楚剛剛發(fā)生的兩件事,那么就讓他逐漸說出前不久發(fā)生的事情。例如說一說今天做了什么事。還可以給他講他熟悉的故事,故意把順序顛倒,然后讓孩子糾正。
4.讓孩子做需要輪流做的事情,如讓孩子說:“菲菲吹了個肥皂泡,后來我把它弄破了”。
十四.聽從指示,;連續(xù)做3個動作
方法:
1.如果孩子連續(xù)聽從三個指示有困難時,可以先從兩個指示開始。
2.在讓孩子實施指示前,先讓他說一遍。
3.最初給孩子指示時,可利用一個具體的物品,如:“把鞋子拿來,坐下穿鞋”,逐漸增加一些與動作無關(guān)的指示,以增加一定的難度。當(dāng)孩子聽從你的指示去做時,你要表揚他。
十五.能夠理解被動式的句子(如:被狗咬了)
方法:
1.利用布娃娃(或布制的動物玩具),給每個布娃娃起一個名字。你告訴孩子:“小狗追小花貓,小花貓被小狗追上了”等等。讓孩子跟你做同樣的動作,做得好,就表揚他。如果他做錯了,你要為他示范正確的動作。
2.利用表現(xiàn)動作相同而對象不同的圖片,做動作表演,分別用被動式和主動式句子向孩子提問:“被追的是誰?”、“追他的是誰?”讓他指著圖片回答。
3.運用一些動詞,如:追、打、喂、嘗等,重復(fù)做與上述步驟相同的練習(xí)。
十六.敘述熟悉的物品的用途
方法:
1.讓孩子看勺子、球、線和剪刀等,然后問他:“這個怎樣使用?”
2.用同樣的步驟,以圖片代替實物。
3.如果孩子答不出來,你要告訴他答案,然后再問他一次。如“這個怎樣使用啊?”,“鉛筆(椅子)是做什么用的?”
4.拿一件你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告訴孩子它怎樣使用。
5.問孩子這件東西是做什么用的,如果他回答正確,就表揚他。
十七.找出圖片中不合理的地方
方法:
1.讓孩子說出,圖片中哪里有錯誤。
2.告訴孩子圖片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再就有關(guān)問題向他提問。例如:“雞是下紅色蛋嗎?”,“小狗會飛嗎?”,“車子有腳嗎?”
十八.稱呼“哥哥”、“爺爺”、“姐姐、”“奶奶”等
方法:
1.與兄弟姐妹、祖父母說話時,不叫名字而叫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爺爺、奶奶。如說:“把玩具拿給姐姐(妹妹)”,還可以問:“哥哥(弟弟)在哪兒呢?”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可以輕輕地轉(zhuǎn)過孩子的頭,告訴他:“哥哥(弟弟)小明在這兒呢!”
2.在與孩子交談時,使用上述稱謂。例如:“看,你哥哥(弟弟)正在那兒吃晚飯呢!”或“去看看你妹妹睡醒了沒有?”
十九.說反義詞
方法:
讓孩子用正確的詞語補充下列句子。
?、俑绺缡悄械?,姐姐是_____。
?、谙奶鞜幔靇_____。
③早晨起床,晚上______。
?、艽笕耸悄觊L的,孩子是______。
1.如果孩子回答上述類推的問題有困難,開始時可利用圖片來說明類推的方法。
2.改變提示的順序,“姐姐是女的,哥哥是______。”
3.如果孩子回答有困難,可以讓他從兩個答案(一個正確的,一個錯誤的)中選擇一個。如果回答正確就表揚他。
4.利用若干組反義詞的圖片。
5.問孩子:“××的反義詞地什么?”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讓他利用圖片作出正確回答。
6.給孩子2–3組成對的反義詞的圖片,對孩子說:“××的反義詞是××”。等孩子學(xué)會了,即可不再用圖片。
二十.不看指定的圖片講講熟悉的故事
方法:
1.你給孩子講故事時,讓孩子講解有關(guān)的圖片。
2.你再一次講這個故事時,把一些重要的話漏掉,而用圖片顯示,讓孩子把這些話補充起來。
3.先從簡短易懂的故事開始,給孩子反復(fù)講幾次。鼓勵孩子把這個故事講給你或者他的弟弟、妹妹。當(dāng)孩子已能記住大部分故事情節(jié)時,要表揚他。逐漸給他講些復(fù)雜的長一點的故事,鼓勵他把這些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二十一.說出不同類別的物品和名稱
方法:
1.利用圖片或?qū)嵨?。?zhǔn)備3-4件物品,其中可用3件同類的和1件不同類的物品。例如:動物、木工工具、食品和文具等。讓孩子把那件不屬于同類的物品找出來,然后問孩子這些物品是干什么用的,各屬于哪一類,或者你幫助他找到它們的同類。
2.首先,讓孩子指出所有寫字用的文具和吃飯用的餐具。然后,問他在什么時候不使用什么東西。如果孩子說對了,要表揚他,并說:“對,我們不能用鉛筆吃飯,鉛筆不是這一類的”。逐漸改變你提問的方法,如:“哪一不是××?”
二十二.說出開頭音相同的詞
方法:
1.教孩子說幾個開頭音相同的詞,如:“大車、大橋、大馬......”,都是“大”字當(dāng)頭。然后讓孩子也說一些開頭音相同的詞,如果他不會說,可以慢慢教給他,讓他模仿。
2.讓孩子看一組圖片,其中既有以同音為開頭詞的圖片,也有以不同音為開頭詞的圖片。由你或孩子來說這些詞,你問一下孩子哪些是同音開頭的詞,哪一些不是。
3.取一張圖片,讓孩子說出圖片上物品的名稱。然后再拿出2–3張圖片讓孩子看,讓他找出哪些圖片上物品名稱的開頭音與最初看過的畫面上物品名稱的開頭音是相同的。孩子看時,鼓勵他說出畫面上物品的名稱。必要時可給予幫助,但要逐漸減少幫助。
二十三.說出聲音的大小
方法:
1.利用發(fā)聲玩具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或者利用東西掉進桶里發(fā)出的聲音,讓孩子說出這些聲音的大小。
2.讓孩子聽大的聲音和小的聲音,告訴他這是什么樣的聲音(大的聲音還是小的聲音)。然后你發(fā)出聲音讓孩子說出是大聲還是小聲。用手捂住耳朵,把手指放在嘴上發(fā)出“噓--”的聲音,幫助孩子分辯聲音的大小。逐漸減少幫助,讓孩子獨立回答。
二十四.說出自己家的地址
方法:
1.告訴孩子家庭住址,讓孩子跟你復(fù)述。
2.開始,讓孩子說出家庭的部分住址。如先讓孩子說市名,你說城鎮(zhèn)名,然后孩子說城鎮(zhèn)名,你說門牌號碼。漸漸讓孩子自己把全部住址說清楚。
二十五.說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方法:
1.告訴孩子家里的電話號碼,讓他跟你重說幾次。問孩子:“你家的電話號碼是幾號?”一直做到孩子能自己回答為止。
2.起初,你可以幫助孩子,如你先說出局號,然后讓孩子接著說出其余的數(shù)字。逐漸讓孩子獨自說出全部號碼。
3.若孩子已會讀數(shù)字,可以把電話號碼書寫在卡片上,幫他學(xué)會使用卡片。漸漸減少卡片上所記電話號碼的數(shù)字,直到不看卡片也能說出電話號碼。
4.利用玩具電話,讓孩子把電話號碼告訴你,你來撥電話。如果孩子會撥了,你讓他自己撥電話。
5.讓一群孩子輪流說出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你讓他們用玩具電話撥這些號碼。
二十六.理解“最多”、“最少”的意義
方法:
1.你與孩子說話時,使用“最多”、“最少”這兩個詞。
2.找?guī)锥研|西備用。讓孩子指出最多的一堆、較少的一堆和最少的一堆。然后,你指出一堆,讓孩子說出它的多少。
3.召集幾個孩子,讓他們互相給一點東西,并按每人得到東西的多少排列順序:最少的、少的、最多的。然后,讓孩子依次說出誰得到的多少。
4.開始時,每堆東西的數(shù)量相差較大,逐漸縮小這個差距。
二十七.做容易的猜謎游戲
方法:
1.用一條腿站著,長3只眼睛的是什么?
答:......信號燈。
2.一下雨就打開的是什么?
答:......雨傘。
3.大圓球綠又綠,切開變紅真好吃,黑籽兒吐出來,瓜籽兒不能吃。
答:......大西瓜。
二十八.做日常做的事情
方法:
1.與孩子一起做完什么事情之后(如去商店、游泳等),你讓他把所做的事情向你或別人說一遍。開始,你可以給他做一下示范。
2.起初,先讓孩子說剛剛做過的事情,再逐漸讓他說間隔時間較長的事情。
3.先讓孩子說某件事情的大概情況,然后再幫助他說得詳細(xì)些。當(dāng)孩子能自己說得詳細(xì)一些之后,就逐漸減少對他的幫助。
二十九.玩“接尾令
方法:
1.開始時,你要把玩“接尾令”游戲的方法加以說明。
2.當(dāng)你說一句話后,孩子要立即按你說的最后一個字音接上一個詞。
3.孩子不能立即說出那個詞時,你可繼續(xù)用那個音的詞往下說,或用動作示意幫助他。
4.同家人或3–4個小朋友一起玩“接尾令”。如:白菜--菜花--花瓶--蘋果--果醬
三十.利用“如果……,就……”進行會話
方法:
1.你與孩子交談時,示范用“如果......就......”。如:“如果明天天氣好,咱們就上公園去玩”。
2.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機會提問,教給孩子如何回答。如:“如果爸爸回來得早,你想做什么呢?”回答:“跟爸爸一塊兒洗澡”。然后,逐漸減少你的提示。
3.如果孩子學(xué)會了完整地用“如果......就......”說話時,你就可以跟他一起做運用“如果......就......”句式的會話游戲。
三十一.問“為什么?”并給予回答
方法:
1.你跟其他孩子或大人做提問“為什么?”、“怎么辦?”的對話示范。然后讓你的孩子也參加進來,你向他提問。
2.如果孩子只能回答一部分“因為......”的問題,你要對各種提問進一步給予提示。
3.當(dāng)你向孩子提問時,可先給他一部分答案,再讓他把剩余的那部分答案說出來。逐漸增加讓孩子自己回答的部分。
4.利用木偶、娃娃等給孩子講故事。然后向孩子提出有關(guān)的問題。
5.利用圖畫故事冊給孩子講故事。然后問孩子:“為什么?”、“怎么辦?”。讓孩子看著畫冊回答問題,再逐漸減少用畫冊做提示,讓他獨自回答問題。
6.當(dāng)孩子能很好地回答“為什么?”之后,再開始問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為什么?”的問題。如:“媽媽為什么去菜市場?”,“晚飯為什么要做那么多菜?”
三十二.用3-5張圖片的內(nèi)容構(gòu)成情節(jié)故事
方法:
1.準(zhǔn)備幾張連環(huán)畫或故事書上的圖片,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樣的故事。開始,先把2張圖片排列起來,然后從剩余的圖片中再拿出2張,讓孩子從中把能夠連成故事的圖片挑出來。如果孩子能把這幾幅圖片連起來,你就把它們連成故事講給他聽。如果孩子能夠把全部圖片都連起來,你就讓他把整個故事講出來。
2.如果所利用的故事是由5–6部分內(nèi)容組成的,開始可只利用其中的3個部分(主要內(nèi)容)。隨著孩子逐漸熟練,再逐漸增加圖片的數(shù)量。
3.用提示的方式幫助孩子講故事,如說:“然后又怎么樣呢?”,“然后要做什么呢?”
三十三.說明詞的意義(如:椅子、蠟筆、狗)
方法:
1.用詞來表示事物。問孩子:“××是什么?”如果孩子回答有困難,給他看與這件物品有關(guān)的圖片,并讓他加以說明。還可以問孩子:“這東西是做什么用的?”、“是什么顏色?”或“有多大?”以此來幫助孩子。
2.你說出幾個詞的意思,讓孩子猜一猜它是什么東西。如果孩子感到有困難,就拿幾張圖片或幾件實物放在孩子面前,讓他說一說哪個是剛才說過的。
3.讓孩子說明他身邊物品的用途和特點。
三十四.回答“假如……,就……”的提問
方法:
1.設(shè)計一種使孩子能夠觀察到的情況,如:假如這樣做了,基結(jié)果怎樣;或者就孩子日常見過的事情向他提問。
例如:假如雞蛋掉到地上,杯子掉在地上,把杯子碰倒了,或者褲子扣沒系好等,讓孩子告訴你,該怎么辦。假如他不會說或回答錯了,你可以做動作給他看,讓孩子告訴你結(jié)果是什么。
三十五.提問沒聽說過的詞匯的意思
方法:
1.當(dāng)你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你問他:“你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然后你向孩子解釋它的意義,并把這個詞兒在其他句子中使用一下,示范給孩子聽一聽。
2.給孩子講述非常有趣、非常好笑的故事。說些孩子沒聽過的詞匯,再問孩子這些詞兒的意義是什么。如果他對提問能做出解釋,要鼓勵他。也可以讓家里人對這個新詞做出解釋。